http://nknucc.nknu.edu.tw/~t1313/evironment/environment%209.html移靈遷葬與風水說
市井小民所樂道的就是:兩位蔣故總統先後均以大溪作為暫厝地點,顯見大溪是地靈人傑好風水的所在。事實上,對於大溪慈湖很多風水師咸認為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龍穴。據風水師表
示,慈湖本身地理位置奇佳,加上有山有水,且終年隱密,不容易遭外界破壞,因此該處作為陽宅、陰宅都是吉地,均可庇佑造福子孫,所以當時以慈湖作為暫厝處所,相信是有高人指點的。
有媒體報導指稱:老總統大溪奉厝後,經國先生順利繼任總統,台灣經濟蓬勃發展,現今的民生政治,更在當時奠下厚實的基礎,原先民眾大都認為在好風水的庇佑之下,蔣氏家族應會繼續有一番發展,不料,在經國先生也奉厝大溪頭寮陵寢後,蔣氏家族接連出現人才凋零的危機,據一些風水師的說法,並非與暫厝地點的風水相剋,而是蔣氏兩代均為「浮棺」,在風水學上,這樣對後世子孫不利。市井甚至流傳,蔣氏後人有意移靈大陸安葬,除希望落葉歸根、入土為安之外,浮棺因素可能也是一項重要的原因。
從上述報導可知,風水觀念深植人心。不過,根據民俗學家的說法,像此類風水傳說,自然有很多加油添醋的附會成分,然而從傳統我國的社會與文化觀念觀察,風水包含不少現實的功能。最明顯的例子是,風水相當強調福蔭的觀念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就是告誡子孫不能隨便埋葬祖先遺骸,而是要力求慎重從事,這樣不只強化了中國人一向尊崇的孝道結構,也鞏固了傳統家族主義延續的功能。
深入來說,傳統風水雖摻雜了許多玄學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,但它的實質不外是在選址
方面對地質、水文、日照、風向、氣候、氣象、景觀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環境因素,做出或優或劣的評價和選擇的準繩,以及所需要採取的相應的規劃設計措施,從而達到趨吉避凶納福的目的,創造適宜長期居住的良好環境。基本上,一個居住地點的形成發展及興衰,是由地理、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歷史等多因素所影響,自有其客觀規律,並不是都能符合「風水」的理想模式,也不見得都能產生風水所謂的吉凶禍福的效果。不過,若摒除玄學與迷信的成分,風水畢竟有其適合時代的意義。因為風水就歷史的考察,它是傳統中國人的宇宙觀、自然觀、環境觀、審美觀的一種反映。換言之,風水對傳統住宅、村鎮、城市的選址規劃設計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,並有一定正面的貢獻。可以這麼說,從現代的意義來看,「風水」是中國從古自今的一種環境設計與環境科學。
由此可知,傳統風水觀念不全然是迷信,有一定的科學根據。尤其從環境的角度立論,風水的主要精神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的順應與協調,由此達到「天人合一」和諧的境界。在環境保護意識高漲的今天,風水的本質內涵若能獲得正確的詮釋與實踐,應當有其更積極的環保指導作用。
日前蔣氏移靈的話題,引發市井民眾對大溪慈湖風水之說有著高度的興趣,值得注意的是,從風水學的眼光來看,台灣真是個「山川俊秀」的好福地。因為中國龍脈自崑崙山而下
,共分為三支;南支從川、黔、一路蜿蜒於湘、贛、粵、桂之間,到福建武夷山俯瞰東海,而台灣正是南支的尾端,入海「過峽」再昂首躍起所形成的寶島。所以有人說,蔣氏後代提議移靈遷葬兩位故總統的舉動,似乎夾雜太多太濃的政治抗爭味道,事實上,就純綷「入土為安」的孝道來考量,「埋骨何須桑梓地,人間到處有青山」。若是為求得好風水而想移葬大陸,筆者就要請蔣氏後代三思;因為古人常訓誡說:「好風水必以德求之」。
媒
| 體報導,正值兩岸目前政治氣氛弔詭之際,蔣家後人卻提議將兩位蔣故總統靈柩移葬 |
| 大陸,不僅引起兩岸高層的關切,而且也引發社會大眾的諸多聯想與臆測。其中最為 |
示,慈湖本身地理位置奇佳,加上有山有水,且終年隱密,不容易遭外界破壞,因此該處作為陽宅、陰宅都是吉地,均可庇佑造福子孫,所以當時以慈湖作為暫厝處所,相信是有高人指點的。
有媒體報導指稱:老總統大溪奉厝後,經國先生順利繼任總統,台灣經濟蓬勃發展,現今的民生政治,更在當時奠下厚實的基礎,原先民眾大都認為在好風水的庇佑之下,蔣氏家族應會繼續有一番發展,不料,在經國先生也奉厝大溪頭寮陵寢後,蔣氏家族接連出現人才凋零的危機,據一些風水師的說法,並非與暫厝地點的風水相剋,而是蔣氏兩代均為「浮棺」,在風水學上,這樣對後世子孫不利。市井甚至流傳,蔣氏後人有意移靈大陸安葬,除希望落葉歸根、入土為安之外,浮棺因素可能也是一項重要的原因。
從上述報導可知,風水觀念深植人心。不過,根據民俗學家的說法,像此類風水傳說,自然有很多加油添醋的附會成分,然而從傳統我國的社會與文化觀念觀察,風水包含不少現實的功能。最明顯的例子是,風水相當強調福蔭的觀念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就是告誡子孫不能隨便埋葬祖先遺骸,而是要力求慎重從事,這樣不只強化了中國人一向尊崇的孝道結構,也鞏固了傳統家族主義延續的功能。
深入來說,傳統風水雖摻雜了許多玄學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,但它的實質不外是在選址
方面對地質、水文、日照、風向、氣候、氣象、景觀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環境因素,做出或優或劣的評價和選擇的準繩,以及所需要採取的相應的規劃設計措施,從而達到趨吉避凶納福的目的,創造適宜長期居住的良好環境。基本上,一個居住地點的形成發展及興衰,是由地理、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歷史等多因素所影響,自有其客觀規律,並不是都能符合「風水」的理想模式,也不見得都能產生風水所謂的吉凶禍福的效果。不過,若摒除玄學與迷信的成分,風水畢竟有其適合時代的意義。因為風水就歷史的考察,它是傳統中國人的宇宙觀、自然觀、環境觀、審美觀的一種反映。換言之,風水對傳統住宅、村鎮、城市的選址規劃設計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,並有一定正面的貢獻。可以這麼說,從現代的意義來看,「風水」是中國從古自今的一種環境設計與環境科學。
由此可知,傳統風水觀念不全然是迷信,有一定的科學根據。尤其從環境的角度立論,風水的主要精神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的順應與協調,由此達到「天人合一」和諧的境界。在環境保護意識高漲的今天,風水的本質內涵若能獲得正確的詮釋與實踐,應當有其更積極的環保指導作用。
日前蔣氏移靈的話題,引發市井民眾對大溪慈湖風水之說有著高度的興趣,值得注意的是,從風水學的眼光來看,台灣真是個「山川俊秀」的好福地。因為中國龍脈自崑崙山而下
,共分為三支;南支從川、黔、一路蜿蜒於湘、贛、粵、桂之間,到福建武夷山俯瞰東海,而台灣正是南支的尾端,入海「過峽」再昂首躍起所形成的寶島。所以有人說,蔣氏後代提議移靈遷葬兩位故總統的舉動,似乎夾雜太多太濃的政治抗爭味道,事實上,就純綷「入土為安」的孝道來考量,「埋骨何須桑梓地,人間到處有青山」。若是為求得好風水而想移葬大陸,筆者就要請蔣氏後代三思;因為古人常訓誡說:「好風水必以德求之」。
(民眾日報侇杋汯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